少白汤发周说时代不同,描绘的含义也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犹存人世间。

要问余墨哪里赏,上海松江大学城!

由于齐白石创作时期和艺术家心态的不同,他笔下铁拐李的神貌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这幅《铁拐李》创作时期较早,齐白石正处于壮年时期。他将铁拐李塑造成一位秃顶驼背、步履蹒跚的老者形象。老者手拄拐杖,目光呆滞,毫无神气,仿如生活中任何一位老态龙钟的普通人。如果没有人物的拐杖和身后毫不显眼的葫芦为标志,很难确定这是铁拐李的形象。该作品用笔松弛有余,力量不足。这一点齐白石自己在作画时也深有感觉,因此,在题跋中说明“经年不曾作画,况笔破毫弱,不能应手,知者自知。”

齐白石作品《铁拐李》(一九一三年)

题跋:经年不曾作画,况笔破奄弱,不能应手,知者自知。癸丑春,萍翁。锋印:齐频生(白文)

纸本水墨设色,77cmx40cm,北京画院藏。

而下面的这两幅《铁拐李》比前面的《铁拐李》晚创作二十年。这两幅画中铁拐李形象比上面的那副《铁拐李》中的铁拐李看上去年轻健壮了许多。

齐白石作品《铁拐李》(约20世纪30年代)

题跋:尽了力子烧炼,方成一粒丹砂。尘世凡夫眼界,看为饿殍身家。白石山翁意造并题新句。此画此诗一日制四幅,此幅第四也。

钤印:木人(朱文)白石翁(白文)

纸本水墨设色,1〇〇cmx45cm,北京画院藏。收录于: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全集京东¥购买已下架

从画面来看,第二幅和第三幅这两幅作品既有共同之处,又各自有所不同。相同的是人物内在气质和主要特征,如灰衣、葫芦、铁拐等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都在作品中得以体现。构图及人物姿态的不同,揭示出铁拐李是在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形象。第二幅《铁拐李》表现铁拐李被仙童以葫芦里的灵丹妙药治不好自己的腿疾嘲笑后,到药山采药,苦心炼丹的情节,铁拐李双目圆睁,坐看炼的丹砂。

齐白石作品《铁拐李》(约20世纪30年代)

题跋:葫芦抛却,谁识神仙。寄萍堂上老人画并题八字。

钤印:木人(朱文)白石翁(白文)

纸本水墨设色,cmx33cm,北京画院藏

而第三幅的《铁拐李》为立身游走,背对画面又回头顾盼。人物线条粗犷有力,要比坐看丹砂的用笔更为简洁概括。这两幅图人物神态皆似乞丐,蓬头垢面、草履布衣,头发用秃毫破笔皴擦。两幅虽题跋不同,但“尘世凡夫眼界,看为饿殍身家”和“葫芦抛却,谁识神仙”的题跋,都说明了白石老人将这位神话中的仙人塑造成了如同生活中的普通人。

(本文图片素材源于齐白石传人书画网)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主讲人:汤发周

辛丑年发布于华东齐白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