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布头也能变艺术品济南这项非遗妙布

治白癜风费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31/5416226.html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于悦实习生兰晓仪在济南槐荫区的一间居民房里,陈光莹正在桌子上用她四处寻找收藏的碎布头制作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在陈光莹看来,布贴画是一种艺术,而艺术就是要给人美感,作为非遗布贴画的传承人,她愿意将这门手艺教授给更多的孩子和年轻人,将老手艺横向发扬、纵向传承。布头花色可遇不可求,材料损耗大制作布贴画的工具十分常见,两把剪刀,一把镊子,一瓶白胶,些许蓬松棉就能开始创作。但制作布贴画使用的布头花色要贴近于制作图案或人物的颜色需求,往往因为一款花色要寻找很长时间,少则两三天,多则两三年。做古典仕女布贴画,用材大部分为绫罗绸缎,大多花色较为常见,但零部件所需花色难寻。以布贴画作品《西施》为例,陈光莹说:“西施前面衣襟的部分花色特别难找,就因为这一小块碎布头我等了好几个月。”而且制衣铺等制作后剩下的边角料碎布头也是要买的,小小的一块边角料就需要十块钱,材料成本较为昂贵。不仅成本昂贵,材料的损耗也非常大。比如《西施》人物头上的碎花,是用一块碎花布将上面的碎花一个一个剪下来,而剩下的材料只能扔掉或者用于一些极其细微的地方。布贴画的部分细节也十分耗费心神,例如仕女手指部分的构造,众所周知,人物画最难的就是画手指,而在布贴画仕女手指构造时,程光莹可谓是耗费心思,思考试验好多次后,最终采取将湿纸巾晾干后垫在内侧,并且采取拆分组合的防方式,这样就营造了一种人手的柔软度和仿真度。制作技艺简单,学会容易学精难说起布贴画,原名为宫廷补绣,拥有几千年的历史,产生于辽金,奠基于元,盛行于明清,布贴画是古老的民间贴补工艺,它利用做衣被剩下的边角碎料,在底布上拼成各种图案,再用针线沿着图案纹样的边锁绣,将其固定,并进行细部的加工而成。布贴画制作时不计成本,制作所用的材料为各式各样的碎布头,布贴画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布贴画的技艺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平贴,平贴手法十分简单,将布剪好形状后直接贴到纸上便可,但平贴的不足就是立体感不强。“布贴画要做好,还是工艺越复杂,做得越精致。”陈光莹说,另外两种以布贴画中的花草为例介绍,花蕊花瓣的部分要突出颗粒感并且要摸起来柔软,所以采用填充蓬松棉的方法,加蓬松棉的这种方法叫做浮雕包,也叫作软包,而叶子的部分则采用硬包的方法让整体画面刚柔并济,更加美观。陈光莹说:“布贴画的主要手法十分简单,学会很容易,可能一个上午就能学会,但是熟能生巧,将这项技艺做精了难,因为它还有其他四十多种精细的手法需要慢慢钻研学习。”在做布贴画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的投入,在边缘粘合的部分时不能有缝隙,而且填充要适当,不能鼓起或者凹瘪,十分考验制作人的手法和熟练度。将老工艺横向发扬,纵向传承陈光莹本人与布贴画的结缘来自于从小家庭的耳濡目染,“我家祖上有在京城为官的,将宫廷补绣的技艺带回,并且传承了下来,小时候家里以刺绣为生,姥姥贴补和刺绣手艺巧十分受欢迎,我妈妈就将这项技艺传承了过来,然后传给了我姐姐。”陈光莹说。后来,在偶然的一次展览中陈光莹看到布贴画十分受欢迎,便重新拾起这份技艺,苦心钻研,研究并传承。作为非遗布贴画的传承人,陈光莹一直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向学生授课,坚持至今已经五年,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并且积极参加文化部门举办的各项非遗活动,去传承和弘扬布贴画。如今她已经布贴画传授给了女儿、儿媳、孙子、孙女等,耳濡目染下孩子们已经学会了这门技艺。“我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并且我也热衷于传承这项技艺。”未来,徐光莹计划将这项技艺潜心教授、悉数传授给部分年轻人,让布贴画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