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万生
在中国历史典籍中记载:“桑皮纸古时又称“汉皮纸”,最早起源于汉代。其以桑树皮为原料,主要产于中原,迄今已有年历史。桑皮纸是传统手工纸张的杰出代表,保留了中国传统造纸技术的精髓,它除了具有纸张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特殊的实用功能……”
然而我真正接触、逐步了解、使用创作,是年,我从黑龙江省来到新疆落户之后。在新疆大巴扎、民街,我抱着欣赏、尝试的心情买回一些小桑皮纸,在家里写些小楷、中楷作品。通过实践,感到这种与中国四大发明同时产生的桑皮纸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这种纸拉力大、厚重、吸墨、保颜色、防腐蚀、抗虫咬,极具收藏价值。从此,我对桑皮纸书法创作产生了兴趣。
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参加了一次全国书画作品展,没想到竟然获得了金奖,高兴之余我对桑皮纸上搞书法创作的决心更坚定了。我先后买了一些8开的小纸写了些书法,也有自己收藏的,也有送给朋友的,苦于没有大规格的,又苦于价格太高,只能忍痛作罢。然而真正叫我开心动情的是年,我被派往南疆送书法下乡,给民族学生讲授书法。那时我任教在和田市、墨玉县喀尔赛镇中学。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桑皮纸和制作过程,在墨玉县的多家桑皮纸工厂参观学习了桑皮纸制作的全过程。原来墨玉县是这种汉代皮纸制作、传承地,是名副其实的“桑皮纸之乡”。原来这种“千年不浸,永不褪色、不被虫蚀”是用桑树皮加工而成的。我来到了墨玉县最著名桑皮纸匠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托乎提·巴克家,原来老人已去世,现在他的儿子已接任了老人的制作工艺。我细心聆听了巴克一家人的介绍,参加了桑皮纸制作的全过程:剥皮、出青、晒干、蒸煮、揉皮、抖壳、浆漂、洗晒、过滤、打皮、划槽、揉纸等全过程……而且大开眼界,看到了6尺、8尺的大张桑皮纸。我怀着崇敬心情用桑皮纸为巴克一家题写四句诗:
情深留墨一家亲,
文化传承有后人。
弘道养正桑皮纸,
绘出华夏万年春。
我在南疆活动半个多月,在传授学生书画之余,深深地被桑皮人传承艺术打动,也产生了更深的桑皮纸情……值得庆幸的是年我加入了新疆西域南山书院,艾尔西丁院长也十分珍惜和喜欢桑皮纸创作,他花了几万元,从南疆买回了千元一张的6尺桑皮纸,鼓励我用桑皮纸创作。
乌鲁木齐西域南山书院是艾尔西丁院长精心创建的面向全国书画家,重在建设红色宣传教育的阵地,全国知名的书画家大都来过,参加艾院长已在北京、延安等地搞过多次展览。
我多年来书法创作也是红色内容为主。于是我开始有计划地在6尺、8尺桑皮之上搞创作。实践使我总结出在桑皮纸搞创作首先要有计划,章法要设计好,一副作业要占满整张纸,就要书法家心中有数、篇幅占满、不剩余,疏密要得当,书写前要计算字数,合理规划;第二步就是选用什么毛笔。因为桑皮纸较厚,吃墨、纸粗糙,纤维长,不光滑,如果使用羊毫笔,笔毛软、刹不下去笔,即使重按笔,笔划过重、失真、墨洇。狼毫笔又太硬,锋细,含墨少,笔画不保真,最后我使用兼毫笔,效果很好;第三步是运笔。运笔主要以中锋运笔。如果侧锋用笔过多,产生软滑无力、字迹不真、也不美观。再就是手腕要有力量,提按有度,最好是篆、隶、楷、行草。如狂草太快,留痕不深、太淡,不利于观赏和收藏。第四是墨汁要调好,不浓不淡,黑色纯色,美观又有收藏价值。
几年来,我在桑皮纸上写了几百幅作品。最大篇幅是6尺12条屏创作的《心经》,效果好,受到好评。用小楷创作了一部字的《金刚经》在全国展出并获奖。
总的看,桑皮纸韧性好、拉力强、吸墨、保真、不被虫蚀、柔嫩美观,具有千年不浸、永不褪色、便于收藏。现在和田地区博物馆还收藏有用桑皮纸书写的唐代阗文文书、藏文唐代文书以及波斯文文书。经考证为宋元文物,说明和田地区使用和制作桑皮纸的历史至少有多年的历史。在故宫大修中,桑皮纸也被特选为传统古画修复材料。
作为一名书画家,不但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