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不久前,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公布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先进典型名单。其中,福建省艺术馆文化志愿服务队入选“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之列。
该志愿服务队成立于年2月,最初主要是为福州周边缺乏艺术教育师资的中小学校提供艺术教育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服务队承担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越来越多,艺术教育课程从农村学校学生延伸至社区居民、“高墙”服刑人员,志愿服务也更紧密地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走出一条以农民漆画、唐卡漆画为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之路。
全国“最佳”的背后,是怎样的志愿服务探索?近日,本报记者展开调查。
启航
时间回溯到18年前。
年初,省艺术馆派出团队赴农村开展文化调研。在闽侯县白沙镇大目溪小学,团队发现,学生们主课的教科书都翻旧了,艺术类的课本却是崭新的。
“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都较为落后,只能保证主课的师资,艺术类的课程实在没有条件开设。其实,孩子们都梦想着可以同市区的孩子们接受一样的教育。”当时的校长跟省艺术馆工作人员介绍道。
省艺术馆工作人员当即决定给孩子们上一堂美术欣赏课。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至今仍记得,当时授课结束后,孩子们站在教室门口久久不愿离开,一直问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回去后,参加调研的工作人员发现衣兜里有孩子们悄悄塞进去的青橄榄。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意识到,迫切需要弥补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短板。”陈秀梅介绍,为此,省艺术馆决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农村学校义务提供艺术教育志愿服务,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福建艺术扶贫工程”。
省艺术馆拥有一批专业艺术人才,涵盖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非遗等领域,他们组成了最初的志愿服务团队。但志愿服务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
“我第一次到南屿双龙小学教授书法课,就遇到了困难。这里没有书法课本,更没有固定的书法教室。授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将毛笔拿到离教室很远的卫生间去清洗,墨汁经常洒得走廊上到处都是。我感觉是自己的书法教学让学校的卫生受到影响,很不好意思。”一位参与志愿服务的书法老师回忆道。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将志愿服务坚持了下来。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省艺术馆发动市区学生向山区小朋友捐赠舞蹈鞋,参与教学的老师们也会携带教具去上课。同时,大家还根据授课需要,自己编印志愿服务教材。
“在城区,上舞蹈班的孩子很多来自条件较好的家庭,一双舞鞋不喜欢就扔掉了。听了山区孩子的情况,他们深受感触,纷纷捐出自己的舞鞋。”参与志愿服务的舞蹈老师詹红丹说,“我们不仅仅是志愿服务,更要以美育人,让孩子们向美而行。”
志愿者们每周都会到大目溪小学教授舞蹈、写作、绘画、音乐等课程。此外,省艺术馆还筹资为大目溪小学修建了专业的舞蹈教室,给孩子们带去台灯、水彩笔、艺术书籍等。如今,大目溪小学的软硬件已有了很大改善。
福建艺术扶贫工程还资助了一批有艺术潜力的困难学生,林诗慧就是受惠者之一。
林诗慧来自闽北山区,后考上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却因家庭困难无法继续学业。年,经当地文化馆推荐、省艺术馆老师面试选拔,获得福建艺术扶贫工程资助,林诗慧再也不用为学费、住宿费等担忧。后来,她又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舞蹈专业,去年毕业,如今已成为漳州一所职专的舞蹈教师。
“志愿服务帮助孩子们成长,这些孩子长大后又帮助更多人,艺术服务乡村的意义得以延续。”陈秀梅说。
复兴
漳平市农民漆画院,位于漳平市体育中心文化专营区内,面积约平方米,有专门的创作空间和展示空间。其中,展示空间陈列了该画院35名画师创作的农民漆画作品。
在参观者的赞叹声中,院长吴玉环讲起了漳平市农民漆画院从无到有的故事——
漳平新桥镇农民画有着辉煌的历史,当地早在年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然而,后来,农民画逐渐遭遇创作形式、题材同质化,创作群体老龄化等问题。农民画家也曾主动求变,但一直没有找到好的途径。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漳平新桥农民画受邀在福州三坊七巷展出。吴玉环参加了此次展览,并参观了省艺术馆创作部主任江书荣的工作室。看到工作室陈列的一幅幅漆画作品,吴玉环为大漆本身的温润质感所震撼:“这种温润是有别于单薄的皮相美的艺术塑造,是对‘韵致’审美标准的追求。”
江书荣是我省著名漆画家,其创作的漆画作品《金秋里来赛高跷》在全国体育美展中获奖,并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他长期在基层文化馆开展美术专业实践工作,一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