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8
寻书欧洲之维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01:38)从慕尼黑乘坐2个多小时的火车便到了乌尔姆。我简直被这个“宝藏”小城惊喜到:这里是爱因斯坦的出生地,有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世界上最歪斜的旅馆,更有一座奢华美丽的图书馆——维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WiblingenAbbeylibrary)。
维布林根修道院历史悠久,建于年。18世纪初,随着修道院权力和财富的增长,修道院开始进行新巴洛克风格的改建与扩建,使它成为德国西南部巴洛克建筑艺术的杰作。华丽的图书馆正是在这期间建造的,其风格为洛可可式。该图书馆位于修道院建筑的北翼,建于至年间,由修道院院长迈恩拉德·汉伯格(MeinradHamberger)下令创建。该工程的设计师是斯蒂安·维德曼(ChristianWiedemann),工程由设计师的侄子约翰·维德曼(JohannWiedemann)监督。它呈长方形,长23米,宽11.5米,内部有两层。它在某种程度上模仿了维也纳的皇宫图书馆,体现了该修道院对皇室的依恋。
维布林根修道院如今,图书馆所在的建筑已经成为乌尔姆大学医学院的一个校区,而图书馆则对外开放,门票5欧元。参观完充满新古典主义的教堂,我迫不及待地向教堂左侧的“粉红楼”走去。粉红楼一层的陈列和装饰简洁而现代,我感觉像是走进了教学楼,不由得疑问,那个有着年历史的图书馆是在这里吗?二楼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是的,就在这里。”穿过几个展厅,一扇虚掩的门出现在我的面前,直觉告诉我,这里就是维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推门而入,我像是走进了“仙境”:典雅、奢华、美丽、精致、高贵……用任何美好的词来形容它都不过分。图书馆的导览讲解器“告诉”我更多它的故事。
维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门口这里曾经是修道院的“写字间”,也就是漂亮的手抄本诞生的地方。在机器印刷术发明之前,手抄本是记载传递艺术与文化的主要方式,其内容通常是关于宗教的。僧侣们用矿物质颜料在羊皮纸上进行绘制,加上用来解释经文的插画,设计出精美的封面。在好几百年时间里,这个写字间远近闻名。从这里流传出去的手抄本令人赞叹不已。18世纪中期,修道院院长迈恩拉德·汉伯格让这里容颜大变。他要将这里打造成图书馆,希望这座图书馆不仅可以存放书籍,也可以在视觉上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希望这个空间能够“唤醒僧侣们对学习的渴望和热爱”。并且,他可以在这里接待高贵的客人,向客人们炫耀他的藏书、智慧,和这个美丽的图书馆。眼前,光滑的大理石地板、白色的雕像、蓝色和粉色的大理石柱、金碧辉煌的镶嵌、充满寓意的天花板壁画,美轮美奂……这间富丽堂皇的房间一定让主人引以为豪。天花板上的壁画由德国艺术家弗朗茨·马丁·库恩(FranzMartinKuen)创作。很令人惊讶的是,25岁的库恩用一年时间,完成这组气势磅礴的庞大壁画。这幅壁画的核心是被天使包围着的女神,表明神圣的智慧统治着一切。
维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天花板壁画
壁画中心场景代表人类信仰和知识的八座雕像坐落在图书馆的“四面八方”,它们分别象征法学和自然科学,史学和数学,服从和禁欲主义,信仰和神学。这些雕塑中都含有金灿灿的书元素,有人拿着书,有人举着书,也有人抱着书……这些雕塑是雕塑家多米尼赫伯格(DominikusHermenegildHerberger)的作品。壁画和雕像上下呼应,似乎在表明:没有图书,就没有智慧。
代表人类信仰和知识的雕塑图书馆正门上方刻有铭文:智慧和科学的宝藏。当时正值正午时分,光线从大窗户倾泻而入,图书馆里没几个人,肃穆而安静,一种庄严感、神秘感和神圣感油然而生。当我正沉浸在这种天堂般的意境里时,导览讲解器却提醒我——“你看到的是假象”。原来,只有大理石地板和天花板的壁画是实实在在的,房间里的其余物件大都和眼睛所看到的不太一样。比如,八尊雕塑看似光亮的瓷器,实际上是涂绘的木雕,而蓝色和粉色的大理石柱实际上是仿大理石的灰泥柱。我不禁折服于那个时代的技艺,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美丽是假象,是幻觉?但即便如此,它依然是美丽的,美丽得惊心动魄。
维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半景令人唏嘘的是,图书馆现在存放的书也不是图书馆创建之初存放的那些书。在年左右,图书馆原有约册书,包括众多珍贵的手抄本,这些书按照天花板壁画中的场景主题排列在对应的书柜里。不幸的是,其中保留至今的只有96本。这些图书如何流失?一种说法是,19世纪初,修道院开始进行世俗化,僧侣离开,大量藏书被出售;另一种说法是,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占领维布林根修道院,法国军官掠走大量藏书,并将它们出售。不管是哪种说法,维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被洗劫一空。但美丽的图书馆幸存下来,继续激发着人们对学习的渴望和热爱。唯有在知识的照耀下,人类智慧的火花才会被点燃。除了美丽,它的存在,也向人们继续昭示这个真理。(崔莹:记者、纪录片导演、专栏作家,爱丁堡大学博士,热爱行走和文学,喜欢收集世界各地的老插画书,出版有《英国插画师》《英国插画书拾珍》等书。)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