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变身小三线纪念园,

印刷厂车间改造成的小三线纪念馆

小三线纪念馆内复原的当年建厂的情景

印刷厂的牌匾还保留在小三线纪念馆。

三个月来,记者一直在济南市的天桥区探访工业遗产。不得不说,天桥区的工业遗产实在太丰富了,其工业遗存跨越清末、民国,再到济南解放后。众多的老工业企业星罗棋布,一时难以走遍。这一次,记者走出济南中心城区,来到位于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塔子村的原山东人民印刷厂(代号厂)旧址,实地探访这家位于泰沂山区、具有红色基因的小三线工业遗存,重温一下那段峥嵘岁月的红色记忆。

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

变身“小三线纪念园”

现在的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已变身为以“胸怀大局、忠诚奉献”为主题的一处“小三线纪念园”,是一处集党性教育、传统教育、影视科普和工业遗址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党建活动基地。在水泥石子浇筑而成的四个立柱联成的大门上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牌匾格外醒目。

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总占地面积亩,一条南北路从朝北大门口直通南围墙,路西主要是生产车间,路东主要是生活区。原来的车间、仓库、大礼堂、俱乐部、食堂、宿舍、学校等设施基本保持完好。区域内4.4万平方米的各式建筑大部分都是石头起基,红砖垒墙,水泥勾缝,也有的是钢筋水泥结构,看起来十分牢固,依如当年。

东南角的建筑是一片平房,是企业初创时职工的宿舍,房顶耸立的烟囱,是当年职工在屋内烧火取暖的见证,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格局。这片平房北侧的职工宿舍是二三层的楼房。石头垒砌的墙体敦厚结实,不用问,这是厂子发展起来后建造的。在职工楼东侧,是企业的子弟学校,大部分教室还在。据济南市莱芜红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勇介绍,在厂区最先建起的是幼儿园,后来又成立了小学,都是为了方便职工的孩子入托和上学。

这片区域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有两座,一是大礼堂,靠近厂门口的大礼堂宽大气派,座椅和舞台都完好如初,大约有多个座椅。当年一个企业建设这么宏大的大礼堂,别说在山沟里,就是在济南中心城区也难得一见。另一座就是东侧院墙旁边的大水塔。红砖垒砌的高高的水塔,依然矗立在山坡之上,像是一座不可撼动的丰碑,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故事。

在大门入口处的原一号车间,面积大约平米,现在被打造成了“山东小三线纪念馆”,是“山东小三线纪念园”的核心展馆。展馆里面综合运用历史影像、雕塑、仿真艺术等形式,展现三线建设时期,建设者听党召唤、对党忠诚、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创业之初“天当罗帐地当床,三块石头一口锅”

要了解小三线工业企业,有必要回顾一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的缘由。20世纪60年代,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苏联战略导弹指向我国大城市和重要军事设施,试图对我国正在建设的核设施实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同时,我国西南边境处于动荡之中,中美关系也越发紧张,台海局势也日益复杂。

而当时,我国城市和工业布局在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方面问题很多。一是全国有16个百万人口以上和25个50万至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二是全国16个沿海大城市,集中了约60%的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三是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四是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洪能力都很弱。其中,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覆盖之内。而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爆发战争,势必成为战略打击目标,将会使我国国民经济体系陷入瘫痪。

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党中央、毛主席第一个决策是继续研制原子弹。第二个决策就是“三线建设”,是指从年起,在我国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一线地区是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是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是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一般把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等省区的建设项目称为“大三线”,而各省腹地的建设称为“小三线”。

据山东小三线纪念馆讲解员张晓东介绍,山东小三线建设集中在莱芜、沂源、蒙阴,也就是鲁中泰沂山区。这些小三线企业承担的任务是生产轻武器,负责民兵和地方部队装备,也供应野战军作战需要。另外,还建设了一批钢铁、能源、交通、化工等配套企业。山东人民印刷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建设的配套企业,其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还有山东汽车修配厂、秘密金库等多家配套小三线企业。小三线企业的干部职工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有专家,有工程管理人员,有专业技术工人,也有技校、高中、初中毕业生。

由于三线企业当时都是要保密的,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代号。山东人民印刷厂代号为厂,因为它是在年9月被批准开建的。

那时,炮锤铁钎是小三线企业职工最常用的攻坚工具,炸裂的几百斤的石头,至少需要几个人才能搬运。最常见的运输工具是独轮木车,装满土石后重达斤,至少需要两人拉车才能上坡。

在承受高强度劳动的同时,小三线职工的生活也异常艰苦。“天当罗帐地当床,三块石头一口锅”,是当时职工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后来才慢慢住进了油毛毡棚、干打垒房、楼房,又逐步建起了学校、卫生室和门市部、大礼堂等生活和文化保障设施。

莱芜的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厂的建设也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年定址后,从莱芜县派出多方人员支持,并发动群众积极平坟整地,三次征地多亩。同时,企业对村民也爱护有加。汶河南正冲塔子村,多年冲塌地堰,危及村庄安全,厂用石砌墙五百多米,把半个村庄保护了起来。为解决村子百姓吃水难,厂又给村里打了一眼深水井,并帮助建起高庄印刷厂,给塔子村建起装订加工车间,积极引导村庄剩余劳动力创业增收。

连续五年山东省高考试卷,全部在这里印刷

山东人民印刷厂初创时,就融入了年2月成立于山东掖县(现莱州市)东王家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印刷所的红色基因。年9月,部队南下反攻,印刷所移交胶东军区政治部管辖,年12月由部队移交地方,易名为莱阳专署实业公司印刷厂,年12月又移交莱阳专署工业局,更名为莱阳县印刷厂。年10月21日,莱阳县印刷厂划归山东省出版事业管理局,更名为山东新华印刷厂莱阳厂。在山东人民印刷厂创建时,是作为山东省出版总社直属的综合印刷厂设置的。年10月,山东新华印刷厂莱阳厂整体搬迁至莱芜厂。

据卢勇介绍,当时,山东人民印刷厂职能定位,是平时印刷文件、教材和各种国家计划性票据,一旦战争来临,可以印制人民币。当时厂里已经配备了人民币印刷机,并配套建设了秘密金库。最初上级要求车间建在山洞内,但由于洞内潮湿容易造成纸张变形,生产质量难以保证,后经过请示建在现在的位置。

在展馆中,陈列着山东人民印刷厂印刷的《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四大名著、中小学教材、连续五年的山东高考试卷等。还展示着两块排列好的印刷铅板,内容分别是《毛泽东选集》里两篇重要文章的内容。让人眼睛一亮的展品,还有年《山东画报》复刊后,厂印刷的第一批山东画报。当年时髦靓丽的山东画报,竟出自这家山沟里的印刷厂,让人不禁惊叹。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就是年由山东人民印刷厂承接印刷的。在承担万册印刷任务的60天里,全厂职工以空前高涨的热情投入生产,这一班还没歇工,下一班就提前2小时等在门口,厂领导为了避免劳动强度过重,每天生产12个小时之后,就采取关门落锁的措施,但往往领导刚走,工人们就悄悄从提前虚掩的窗子里跳进车间继续干。60天里没有一个职工请假,没有增加一分钱的加班费支出,自愿抢着加班干,小三线职工的奉献精神,让人动容。

讲解员张晓东介绍说,从年恢复高考一直到年,山东省的高考试卷连续5年全部都是在这个小山沟里秘密印刷的,并武装押运到全省的每一个考区、考点和考场。当年印刷高考及中考试卷是一项需要高度保密的任务,参加印刷工作的人员都要签字按手印。整个印刷期间,职工们要吃住在车间,专门有人送饭,休息时就在地上打通铺。有一位职工连续四年参与印刷高考试卷,而他的亲妹妹连续参加了四年高考都是名落孙山。

厂作为国家定点的教材印刷企业,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承担着中小学教材的印刷任务。有人曾经粗略估算,仅仅把年印刷的课本排起来,足足超过公里,相当于北京到拉萨的距离了。如今,原山东人民印刷厂的人员和设备已经迁往泰安市,完全离开了莱芜的小山沟,开启了事业发展的新征程。

(生活日报记者郭学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