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丨期末课堂一线相牵
今日大雪,北京节气里应有的“盛雪”未见,寒冬已临,疫情形势亦严峻复杂,中央美院的望京校区也出现了始料未及的严峻疫情。期末临近,研考也近在眼前,面对疫情防控的压力,坚持搞好教学是根本任务,学校不得不调整教学方式,转为线上教学,努力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无论在何种情形下,越是艰难,越要稳住教学,在非常时期,我们要为同学们成长成才的提供尽可能良好的教学条件,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院长范迪安在线上听课巡检时与线上课堂的老师坦诚交流。今天上午,学校教务处组织了线上教学的听课巡检,院长范迪安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文海,副院长徐扬、林茂,党委副书记王晓琳、副院长吕品晶、邱志杰、院长助理潘承辉等领导班子成员,逐一进入各院系的在线课堂听课,并与老师同学们交流。教务处处长郝凝辉、各院系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同参加了听课巡检。
期末的冬日,线上课堂正在有序进行;隔屏相见,花家地与身处各地的同学一线相牵。
目前学校本科教学正在进行和期末即将开课的共有门次课程。当天上午,听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造型学科基础部、实验艺术、人文、设计、建筑、城院以及中法学院(上海)等院系的10门课程。
院长范迪安现场听课巡检
副院长林茂现场听课巡检
副院长邱志杰现场听课巡检
教务处处长郝凝辉现场听课巡检
进入中国画与书法学院《传统重彩壁画临摹》的课堂,金瑞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法海寺等中国古代寺观壁画的材料、表现形式和技法。院长范迪安表示,目前望京校区疫情形势较为严峻,但我们必须坚持组织好教学,期末调整为线上教学,无论在何种情形下,教学是根本,越是艰难,越要稳住教学。他谈到,对中国画的同学来说,既要做好基本写生训练,又要提高自己的历史与理论学养,沉下心思考更深层次的学术问题,为下一步创作形成新的思路。中央美院不仅要培养画家,更要培养宣传、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家,要真正学懂中国画,把中国画蕴含的人文理念传播好。
来到油画系《色彩表现》的课堂,郭亚冠老师正在讲述欧洲画家博纳尔和图伊曼斯的作品,分析画面中的色彩运用与表现方式。院长范迪安谈到,当代的画家要解决绘画中的时代性、当代性问题。画家会特别敏感于新的形式与图式,以大卫·霍克尼为例,他本人谈及从中国绘画给他的两点启示,一是透视与西方不同,采用近小远大;二是中国人不画影子,解放了画面空间。又如比利时画家图伊曼斯,他先是解决摄影图像和绘画的关系问题,同时还注重社会性因素。他说,中央美院从来不是以培养技术型专家为骄傲,而是要培养全面的人才,需要提供更全面的修养、更有思辨力的研究,形成长期的学养。副院长林茂表示,为了上好线上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老师们精心准备,想办法保证课程质量,希望同学们用心体悟老师讲的课程讲授,把思考体会贯穿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进入版画系《版画媒介与材料表现》的课堂,周吉荣老师正在讲述欧洲传统抄纸的方法,引导同学们认识纸艺术的创作方法。院长范迪安谈到,版画系在教学组织、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改革、探索、优化和提升,教学保持着师生和同学的交流,理论和实践的交融,线上线下都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们学有所获”为目标。范迪安表示,“我们始终以教学为第一要务,以同学们的成长、成才为终极目标。”
副院长邱志杰为周老师的精彩讲授点赞,他谈到,“版画系的课程与材料关系密切,从版画出发拓展到更广阔的媒介。周老师讲欧洲抄纸方式与中国抄纸方式的区别,讲到了纤维的层面,这是用科学思维研究材料,很有启发性。”他建议同学们在家里也可以创造条件进行创作,希望大家动起来。
“一定要先背过骨骼”,在基础部《素描1-手脚局部训练专题》的课堂上,曹洪岩老师正在对照图片素材讲授解剖的三大系统:骨骼、肌肉、筋腱。院长范迪安谈到,基础部教学坚持改革发展、稳健发展,保持了基础教学的传统,在教学安排和课程组织上不断创新。疫情期间同学们的作业也是扎实的,充满鲜活生命力,基础部还打造了“展新·展课”品牌,力求拓展央美基础教学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年入学中央美院油画系,可以说我们是油画系第一届基础部学生。”副院长林茂忆起自己上学时的经历,他表示,正是因为有基础部深厚的教学成果,为各个专业打下了丰厚的基础,才有央美的学术影响力。
实验艺术学院《视觉方式》的课堂上,陈明强老师正在讲评给同学们布置的“用一种方式画自画像”作业。院长范迪安表示,实验艺术学院对课程进一步优化,通过线上教学使同学们进入知识、思考与研究的情境。实验艺术专业课程本身就应具备能动性、机动性,既能坚持学理上的教学,更能拓展创造性的教学。范迪安希望同学们表现出实验精神的锐气,更要坚定实验精神的定力,师生携手共同搞好疫情下的教学。
副院长邱志杰聊起同学们在家上课的情况,他谈到,实验艺术的课程可以根据同学们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调整。以往在教学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49格”,即49种不同观察方法的教学模式。现在看来还存在再阐释与再理解的空间。今天同学们可以积极展开创造性的探索,把视觉方式作为一种方法来理解。
在人文学院《中国印章文化史研究》的课堂上,万笑石老师正在以文献记载和实物图片对照分析的方式讲解寿山石。院长范迪安谈到,人文学院教学改革做到了最本体的层面,中国的印章文化,是教学内容上新的增加,体现了中央美院学科建设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新的学科目录中,书法与美术同样列为一级学科,对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以及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课题。范迪安表示,人文学院既要发扬自身优势,也要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课题相结合,积极思考如何构筑国际视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
在设计学院《书籍设计基础》课堂上,何君老师正在结合优秀书籍的设计阐述设计理念,通过展示30多本书籍的设计方式,让学生对书籍设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院长范迪安谈到,何君老师在书籍设计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既是讲解、也是交流,更是引导。他说,设计学院一直在推动中国设计教育改革,通过一门门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形成整体的态势。
建筑学院刘文豹老师的《世界近现代建筑史1》课堂上正在讲瓦格纳对维也纳新城的规划设计。院长范迪安表示,“一周前,我还在教室里和建筑学院工作室的同学们在交流。转入线上教学是新的挑战,全院上下克服困难,把线上教学开展更扎实、更生动。刘文豹老师的课不仅内容丰富,且讲授有深度。中央美院的建筑教学理念,既要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建筑历史实践有利经验,也要立足中国社会文化进行思考,培养‘理技兼备’的艺术人才,办出央美特色”。
副院长吕品晶表示,“因为疫情的影响,建筑学院开展了丰富的线上学术活动。线上的课程虽然有局限,但也可以发挥同学们在家乡的地域优势,把我们的课上教学、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与当地建筑的观察相结合,发现周边的建筑现象和世界建筑发展的关系,以此产生新的启发和学术积累。”
作为城市设计学院开设多年的一门经典的课程,《设计造型与形式2》的课堂上,同学们正在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多名同学正在线上听课。范迪安院长听完同学们的分享后表示,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来与同学们交流,进行得非常扎实,分享与交流的授课形式也非常生动,让我们的课堂克服了地理距离、空间距离,真正形成了一个可以充分交流、深化研讨的智慧平台,城市设计学院的师资队伍年轻,备授课都用心用情,课堂也充满活力。
中法学院(上海)的黄睿羽老师在《艺术管理学概论》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国外歌剧院机构管理的案例。范迪安院长表示,“通过对国外的文化机构、艺术机构案例研究,能够让同学们对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有更多领会,从而建立更宽广的知识基础,由此通往具体课题研究,也希望同学们从积累到研究,能够多加思考,建立起学理性逻辑结构。”听课的校领导非常关心地处上海的中法学院的师生教学与学习生活,与师生进行了热情交流,并表示期待春暖花开,与大家相聚上海校区。
课堂上,范迪安院长鼓励同学们,“中法学院地处中国大陆最东段,面朝大海,同学们要珍惜学习生活的每一天,要像每天初升的太阳一样充满朝气与活力。”
面对复杂的疫情,研究生院对期末教学也作出了新的调整安排,现在起至本学期末,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所开设的所有课程调整为线上授课,毕业年级的各项工作也根据具体部署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