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天府之国与塞外草原的一场青铜对话

在南方,三星堆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青铜神树、大立人、纵目面具……里藏着至今未被破解的古蜀秘密。而在北方,风格独特的鄂尔多斯青铜器也记载着草原上的和风疾雨与征战厮杀。

天府之国与塞外草原,山水迢迢,风物各异,两处出土的青铜文物,却因为本周在三星堆博物馆开启的“塞外雄风——鄂尔多斯青铜器精品文物展”,让它们有了“对话”的可能。

主题:塞外雄风——鄂尔多斯青铜器精品文物展

时间:年10月26日-年1月31日

地点: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展开地图,三面环黄河的鄂尔多斯,是连接中原与北方草原的重要通道。

鄂尔多斯青铜器是活动在北方长城沿线地带、以狄—匈奴为代表的我国北方地区早期畜牧—游牧民族的物质文化遗存。

与中原青铜器的庄重、三星堆青铜器的神秘不同,鄂尔多斯青铜器所表现出的与欧亚草原畜牧民族青铜文化的共性,不仅具有重要的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研究的价值,同时也有极高的观赏性,是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因而备受瞩目。

这次在三星堆博物馆举办的“塞外雄风——鄂尔多斯青铜器精品文物展”萃集了精品重器套件,其文物品类包括短剑、流星锤、鹤嘴斧等兵器;铜刀、铜鍑、铜锥等生产生活用具;当卢、马面饰、节约、车辕饰等车马器以及彰显早期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特色的冠饰、项饰、腰带饰等。

接下来,让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几件精品:

鹰形金冠

金器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这件战国时期的鹰顶金冠饰,被誉为“草原瑰宝”。作为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匈奴贵族金冠饰,它不仅展现了战国时期北方民族精湛的贵金属工艺水平,也见证着“胡服骑射”带来的汉匈文化交融。

鹰形金冠

年,鄂尔多斯草原一位老人在杭锦旗阿鲁柴登给中药铺挖龙骨时,发现不少的棱形铁棍,上面有金片,之后陆陆续续又发现了一堆各种材质的器物。

相关部门派人来查看,才发现这是珍贵文物。再后来,文物部门调查发现,这是一个已被风沙破坏得比较严重的匈奴墓葬群。在随后的补救式挖掘中,还是找到了一批重要文物,其中有一件就是鹰顶金冠饰。

端详这顶金冠饰,可以看到动物的形态被刻画得极其细腻,展现了浓郁的草原气息:上部的冠饰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脚下半圆形球体上浮雕一周狼咬盘角羊的图案。下部冠带由浮雕的虎、马、羊和绳索纹图案组成。整套冠饰展现的是一幅雄鹰高高在上,俯瞰草原上虎狼追咬马羊的生动画面。

该展览策展人、学术研究部工作人员罗红说:金冠融铸造、锻压、捶、抽丝等先进技术于一身,不仅制作精美、金碧辉煌,而且内涵丰富,寓意寓意着佩戴者俯视草原、统领大地的豪迈气概。

作为匈奴文物中最有代表性的珍品,从金冠中还可以从这里看到其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以后,将胡冠也引入了中原。

虎纹牌饰

这个一端宽、一端略窄的牌饰(见上图),塑造的是一只刚刚经过一番奔波后捕获到猎物的猛虎,虎口紧衔羊的脖子,把整个羊甩到背上,虽略显疲惫,却一副胜利者洋洋自得的神情。牌饰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草原上猛虎捕食到猎物后的精彩瞬间,形态生动、传神,反映了草原上弱肉强食的情景。

虎豕咬斗纹金饰牌

这件战国时期的虎豕咬斗纹金饰牌(见上图)整体略呈长方形,周边饰一周绳索纹,主体图案为浅浮雕的猛虎与野猪缠绕咬斗的场面,猛虎在下,张口狠狠咬住野猪的后大腿,后肢翻转朝天蹬踏野猪;野猪在上,死死咬住猛虎的一条后肢,奋力反抗,双方厮杀得难解难分。

该件饰牌形制规整做工精致,造型生动,风格粗狂,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文化特征。

青铜带具

青铜带具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该套由17件组成。带扣锈蚀严重,但可以看到中间为方孔,外缘有前后连续的虎兽形动物。带板平面呈矩形,该件带具虽然造型有些简略,但是它独特的完整结构,为我们了解带具的整体形态,提供了实证,很是珍贵。

这次展览意在展现商至汉时期北方早期游牧民族的民族风情及其多重文化价值和艺术之美,揭示青铜之路上,北方早期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与欧亚草原民族的交流、交往以及不同文化、信仰、民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文化互动的历史事实。

在三星堆博物馆,看过南方的三星堆古蜀青铜器,再参观北方的鄂尔多斯青铜器,当能感悟到中华青铜文明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

更多展览

主题:满园青青百草同——齐白石的跨时空对话之一

时间:10月28日-12月25日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在“中意文化和旅游年”之际,10月28日,北京画院特别策划推出“满园青青百草同——齐白石的跨时空对话之一”主题展。展览从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入手,试图展开一场以齐白石为主体的超越时空的对话。而对话的另一端,是有着璀璨文明的美丽国度——意大利。

花与凤蛾《工虫画册精品》八开之一\t

齐白石34×27cm北京画院藏

白石老人有诗言,“满园青青百草同”,极富生机趣味。齐白石以“一花、一草、一虫”描绘宏观世界,并在其中融入对生命的感悟,饱含了中国艺术的寄情之味。他画“草间偷活”,表达身处乱世的人生慨叹;画“蝴蝶飞蛾”,寄托自己内心的家国之思。他笔下的蟋蟀、知了、螳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或跳跃、或爬行、或飞翔、或欢鸣,每一个都是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又都寄寓了白石老人的感悟与深情。

考卡雷利抄本\t

约年~年大英图书馆藏

而在14世纪的意大利,由热那亚的考卡雷利家族赞助完成了一部以美德和恶行概念为主题的插图抄本,在页面边缘和字里行间挤满了各类昆虫,显示出意大利画师为自然写照的不同手法。象征纯洁的蜜蜂,象征着灾异与魔鬼的蝗虫,象征生命、死亡与复活的毛虫和蝴蝶……让抄本的纸面转变成一个充满道德寓意的动物乐园。

主题:乐·土——辽宁古生物化石精品展

时间:年10月25日—年1月8日

地点:辽宁省博物馆

世界上第一只带羽毛的恐龙长什么样?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长什么样?恐龙蛋都很大吗?翼龙是恐龙吗?有哪些以中国或辽宁命名的恐龙……

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的“乐·土——辽宁古生物化石精品展”,是辽博首次举办大型精品古生物化石展。此次展览从全省11家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近余件藏品中遴选出87件化石精品,与辽博收藏的40余件化石共同展出,为观众奉献一场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的古生物化石展览盛宴。

主题:痕迹再现——马科斯·阿维拉·弗雷罗影像展

时间:10月21日-12月20日

地点:邛崃美术馆

邛崃美术馆年末大展“痕迹再现——马科斯·阿维拉·弗雷罗影像展”或许可以在周末期间和朋友一起去看看。

马科斯·阿维拉·弗雷罗(MarcosAvilaForero)生于年,曾经参加过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了自己的作品《阿特拉托河》;年,弗雷罗赢得了第21届法国里卡德基金会大奖;年,他的作品被收入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馆藏。

《记忆的结构—兰达祖》

在马科斯·阿维拉·弗雷罗的创作中,无论是影像、照片还是艺术装置,作品的内涵都不仅仅局限于它所展现的“痕迹”——与当地居民的实地考察、取景过程、观察与交流以及历史资料检索,对于艺术家来说都是隐秘且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阿特拉托河》

此次展出的影片和照片如同艺术家的一本速写本,或者是一本研究笔记,其中的交流,传递和协作如同呼吸一样支撑着他的创作。无论纪实或抽象,展出的人物肖像和风景画都揭示了他旅途背后的故事。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理解和体会艺术家所刻画内容的背景:哥伦比亚的乡村、移民营地,对传统的记忆以及对远方的追求。

主题:“珠光宝影”明代御窑瓷器展

时间:11月1日—12月25日

地点: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

主题:中国精神——风景油画邀请展

时间:10月21日—11月21日

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主题:乐趣与智慧:意大利当代设计

时间:9月28日—12月31日

地点:浦东美术馆

主题: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时间:10月18日-12月4日

地点:浙江美术馆

主题:翰墨清雅纸诉经年——安徽文房四宝专题展

时间:10月28日—12月21日

展览地点:云南省博物馆

主题:影——华夏碑拓艺术展

时间:9月16日—11月2日

地点:东莞市博物馆

红星新闻记者曾琦编辑曾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