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只知道日本看看苏联的高光时刻艺

伍德灯检查白癜风 https://m-mip.39.net/zl/mipso_7004403.html

前一阵子,俄罗斯勒热夫战役纪念雕塑建成的消息,结结实实的在微博上火了一把,无数人都在感叹效果的震撼!

其实提起俄罗斯,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应该就是“彪悍的战斗民族”,但这座雕塑让我们的目光重新聚集在他们的艺术上。

悲怆的英雄形象雕塑

说起纪念雕塑,在我们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应该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总之,主要展现了军人的血性、坚定奋斗到底的精神,或者军民一家亲的大团结景象,但是勒热夫战役的纪念雕塑算是刷新了日站君的认知!

·雕塑震撼我心!·

首先说一下勒热夫战役,这是二战历史上最悲惨、最不愿提起的一场战役,最终苏联损失了多万的士兵赢得了这场战役,是德国伤亡人数的4倍。

这座雕塑高25米,由个部件组成,其中下半身飞翔的鹤群灵感来源于俄语歌曲《鹤群》,象征着牺牲的苏联战士,也有雕塑下半身逐渐消失的效果,雕塑旁镂空、锈蚀的钢材上雕刻着位战士的名字。

不同于我们见惯的奋战场面,而是带有一点沧桑、悲悯的感觉,这视觉冲击力和压迫感真的很强大了!

尤其是夕阳余晖下,微微低头的雕塑透露着悲怆感,白骨堆出来的胜利,也真的会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力。

这座雕塑的作家科罗布佐夫来自乌克兰,他设计这尊纪念碑的初衷是重现当年的士兵精神,“我想表现数十万牺牲士兵中的一员,他仿佛在盯着人们问:战争是如何结束的?”

所以他当初在项目说明上表示,“有必要创建一个精神化的纪念碑,我们希望雕塑边缘分解成碎片的士兵形象”。

·两极分化的评论·

这座雕塑的完成,在俄罗斯也同样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其中对这座雕塑的评论却有这两种不同的观点!

同样是雕塑家的谢尔巴科夫评论道,“纪念碑是从过去到未来的一个里程碑,他指示后代思考,他们的祖先在这里为了他们做了什么,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勒热夫战役雕塑是真诚的”。

而不赞同的,就比如一位记者就表示,这座纪念碑描绘的是一个男性士兵,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穿着一条残缺的羽毛裙。

呃……这有点犀利了,毕竟这是艺术,该有的艺术效果还是要有的,更何况所谓的“羽毛裙”还是有寓意的,可能每个人心中的形象不一样吧!

·概念图与实际的差别·

日站君了解到,最一开始呈现的概念图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

看得出来,开始概念图还是那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

不得不说,仅仅是改变成低头的样子、面部表情及一些细节的调整,整个雕塑的气质都发生了变化,包括表达出的含义,即使不了解这座雕像意义的人也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情感。

日站君认为,冲着这波强大的共情力,实际效果赢了!

苏联,设计史上浓重的一笔

说起设计,大家能想到的会是日本或者是西欧等一些国家,但是苏联的设计也并不逊色,甚至一些苏联设计师的设计风格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审美。

·代表作没完成的伟大设计师·

谈到苏联的设计师,一定绕不过塔特林!他曾经是一名商船的海员,在莫斯科才正式开启他的艺术生涯,之后他担任过图标画家,还是一名职业音乐家、乐团演员。

内心发出疑问,难道拥有多项技能是成为大佬的必经之路?

真正给塔特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毕加索一系列用实物材料创作出的拼贴作品,回到莫斯科之后他就开始尝试,只不过用到的材料相对现代化一些,比如玻璃、金属等材料。

他希望通过这些作品给当时贪图享受的艺术世界带来一次彻底的决裂!

别看大佬做过的事五花八门,这些经验值可不是白刷的!

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还是年接受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的项目,塔特林抛弃了传统的建筑形式,而是采用富有幻想性的现代雕塑形态。

纪念塔的中心体是由一个玻璃制成的核心、一个立方体、一个圆柱合成的,就像比萨斜塔那样,倾悬在一个不对等的轴座上面,四周环绕钢条做成的螺旋梯子。

它的内部结构会是一年转一周、一月转一周和一天转一周的特殊空间。这些空间构成可以不断地用电报、无线电等通讯手段向外界发布新闻、和公告。

但在当时出于内战、物资匮乏、技术不到位等原因这座建筑并没有完成。据说如果顺利建成的话,会比纽约帝国大厦高出一倍!

这么复杂的设计,放到现在都是一件大工程吧!

·摄影界与平面界的大佬·

罗德琴科的作品,大家熟悉的应该就是[无所不知的书]了吧,平面中,女郎张嘴大叫的单词是俄语中“书”的意思,斜线的编排也会加强视觉的体现力,这则作品也让他在苏联政府中获得最大的赞赏。

这是当初课堂上的必备案例!同样是将官方信息传达给大众,他的作品就非常吸睛!

虽然他早期的作品都是出于政治目的,但是后来,他也把这种艺术形式应用在普通广告中。个人色彩特别鲜明!

除了平面作品,他当时还站在了俄国摄影界的最前端,在他的摄影作品里,你能看到各种刁钻的角度,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和图片总有一个是失去重心的!

他还建议有抱负的摄影师,“从不同的角度,为物体拍摄几张不同的照片,就像用眼睛看一样。”

总之,罗德琴科的作品就是打破了所有关于摄影、海报、图形的观念,还树立了新的艺术表达形式!

·工业时代语言的宣扬者·

同样受到毕加索影响的还有佩夫斯纳,但是他没有塔特林那么丰富的社会经验,倒是有3个月就被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劝退的经验!

当他看到史库金、莫洛佐夫的艺术收藏中,大量的印象派、立体主义作品后,先后三次去到巴黎,成功的跟毕加索等立体主义画家来往,并对他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算不算“追星成功”?

他觉得,工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不应该依赖颜料、画布等传统材料,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等现代材料,只不过跟塔特林不同的是,塔特林的作品完全是抽象形式的。

佩夫斯纳曾经跟塔特林等人一起任教,受到塔特林的影响,他开始也赞成“艺术应服务于社会”的思想,但是不久之后他就开始对实用艺术主张产生不满,转向对艺术纯粹性的探索了。

不管怎么样,劝退他的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内心应该是后悔与欣慰并存吧!

苏联的设计的影响有这么大!

苏联的设计不但在那个特定的时期有着“高光时刻”,像这种大块大块的色彩填充、构成主义等等抽象又带着特定含义的艺术风格,至今都值得我们借鉴。

包括苏联的建筑风格,浑身都充斥着“前卫”二字,放到现在都是大胆又惊艳的艺术作品!

这种震撼的效果,就好像现在的科技大片!可想而知,当时苏联的艺术氛围、艺术自由程度真的很高了!

还有一些产品设计,我们至今都能看到苏联设计的影子,甚至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苏联设计不会消散

写到这里,日站君还是很惋惜的,虽然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在当时贴遍了大街小巷,但留存至今的却极少,因为大部分的海报纸张劣质,作品如同昙花一现。

即便如此,艺术家们仍保持高质量的创作水平!

虽然我们只能从仅存的作品中去探寻、去欣赏,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苏联的强大之处不仅仅是科技,艺术领域的成就同样领先。

遗憾是有,但并不妨碍我说一句,“你大哥还是你大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