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创作于何时如

白癜风能控制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807/4233697.html

引言

关于两大史诗的产生年代,综合现有各种材料考察,一般认为,两大史诗的萌芽或雏形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之后的某个世纪。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两大史诗都是以师徒授受、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的。

两大史诗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它们完整的本子究竟完成于何时?哪一部创作在先?它们的创作地点是在哪里?所有涉及史诗创作过程的问题至今尚无一致公认的答案。同史诗作者问题一样,也是众说纷纭、扑朔迷离之谜。印度和西方的学者们都各有己见,其中差距之大,往往令人瞠目结舌。例如对《摩诃婆罗多》的创作年代,相信神话传说的研究者认为史诗产生于公元前年。有的学者则认为史诗开始创作的年代是公元前10世纪,最后完成于公元后4世纪。

由于可靠的资料、证据的不足,在目前来说,要想给史诗的创作年代落实一个准确的时间,是很困难的。故此只能从有限的材料中对史诗的形成过程以及创作年代的最早和最迟年限,做一个尽可能科学、合理的推断。

史诗的创作过程

史诗中的某些叙述可以对了解史诗的创作过程提供一点线索。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从汉译佛经中发现有两个故事与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密切相关。一个佛经故事说,有一个国王,因其舅兴兵要夺取他的国家,他为百姓着想,不与舅舅交战,带着王妃避居山林。但是,祸不单行,在山林中元妃又被一条恶龙劫走。一只巨鸟路遇不平,与龙交战,龙以震电击倒巨鸟,挟着元妃逃归大海。国王四出寻妃,碰到一个同样被舅舅驱逐失国的大弥猴,在大弥猴的帮助下,终于斩龙救妃,还恢复了原来的王位。

另一则题为《十奢王缘》的佛经故事说,十奢王本来立大儿子罗摩为王位继承人,但在第三夫人要挟下,不得不改立婆罗陀,而将罗摩流放12年。罗摩最后又复国为王。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几乎就是这两个佛经故事的复合体,连细节都完全一致。季羡林先生还提到唐玄奘所译的一部佛经记载:当时印度的《罗摩衍那》史诗只有1万2千颂,而不是现在的2万4千颂。这些材料大致可以证明,印度两大史诗的形成是以民间口头创作为基础的一个长期流动、不断膨胀的漫长过程。因此,可以肯定,印度两大史诗是带有流动性、随意性和开放性的集体创作,是印度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史诗形成的上下限及其地点

关于两大史诗的产生年代,综合现有各种材料考察,一般认为,两大史诗的萌芽或雏形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之后的某个世纪。《摩诃婆罗多》现存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直至公元4世纪。《罗摩衍那》的主要部分约是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数百年的产物。至于两部史诗产生的先后问题,从现存形式看,似乎《罗摩衍那》产生较早。因为《摩诃婆罗多》中有一个插话《罗摩的故事》,很象是史诗《罗摩衍那》的摘要,而且《摩诃婆罗多》中还有与《罗摩衍那》相同的诗句。

这样看来似乎是《摩诃婆罗多》借用了《罗摩衍那》的材料,受了《罗摩衍那》的影响。不过,印度学者威迪耶在对《摩诃婆罗多》的插话《罗摩的故事》与史诗《罗摩衍那》进行的比较研究中,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他认为不是《摩诃婆罗多》抄袭了《罗摩衍那》,倒是蚁垤利用了《摩诃婆罗多》的材料加以扩大写成史诗《罗摩衍那》。季羡林先生以两部史诗对社会变化的态度和史诗中王国都城的地理位置以及史诗文体等方面的差异为依据,认为:“《罗摩衍那》总的来看是比较晚一点的”。

但晚至什么时候呢?印度著名学者苏克坦卡尔的看法值得参考。他也认为《摩诃婆罗多》是从原先只有2万4千颂的《婆罗多》发展而来的,蚁垤创作《罗摩衍那》的时候,《婆罗多》已经存在。《罗摩衍那》就作成于《婆罗多》向《摩诃婆罗多》发展的那个时期。将《婆罗多》扩大为《摩诃婆罗多》的改编者看到蚁垤的《罗摩衍那》,便从中采用了一些材料。苏克坦卡尔这个看法当然也是一个推断,不一定就是最后结论。不过,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苏克坦卡尔总的方向是正确的。

德国学者温特尼茨大体上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认为,当《摩诃婆罗多》还没有发展成现在这个形式的时候,《罗摩衍那》就已经是一部基本完善的著名作品了。但《摩诃婆罗多》最古老的核心部分大概要比《罗摩衍那》早。他在比较了两大史诗的艺术风格和诗中反映的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之后,又做了这样的推断:《摩诃婆罗多》反映的是比较原始落后的印度西部文化;《罗摩衍那》则展现了比较进步的印度东方文化。两大史诗并非产生于不同时代,而是产生于不同的地区。从印度历史上确实在过东、西部地区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客观事实来看,温特尼茨这个看法也很有参考价值。

史诗的抄本、印刷本、精校本

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两大史诗都是以师徒授受、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的。这个事实在史诗里就可以找到例证。《罗摩衍那》里说,蚁垤把史诗创作完以后,把它传授给两个徒弟一-罗摩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到罗摩的祭典上去诵唱。《摩诃婆罗多》的楔子里也叙述了史诗如何由广博仙人传授给弟子,然后别的歌人又怎样从广博弟子的吟诵中接受下来,传播扩散。这种师徒授受、口耳相传的方式,决定了史诗在流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变化,会有不同的传本。当人们把史诗抄写在贝叶(棕榈叶)、纸张或桦树皮上时,史诗便形成手抄本,以书面形式流传的史诗仍在变化,所以也有不同的抄本。

《罗摩衍那》的版本、改写本

现存史诗抄本绝大多数是公元15世纪以后的产物,少数抄本出现在公元10世纪或更早的时候。《罗摩衍那》在公元12世纪被译成泰米尔语,公元15世纪出现孟加拉文本。此后,运用地方文学语言翻译或改写史诗形成风气,至今未息。在方言翻译或改写本中,公元16世纪下半叶北印度印地语诗人杜尔西达斯根据《罗摩衍那》创作的《罗摩功行录》、公元9世纪南印度泰米尔语诗人甘班写的《罗摩下凡》(或称《甘班罗摩衍那》,笔者加注)比较著名。

印刷本较流行的有四种版本:一是北方本或称孟买本,由孟买古吉拉特出版社和孟买决洋出版社出版。这个版本流传最广。二是孟加拉本,即吉·戈勒西约博士于--年间在加尔各答作为梵语丛书之一出版第二版。三是南方本,-年在马德拉斯由马托·维拉斯书局出版第4版,分上下两册。四是西北本,也称克什米尔本,年由拉合尔雅利安毗湿奴学院出版,流行于西北一带。这四种版本中,北方本、南方本和孟加拉本被认为是主要的版本。这三种本子的诗节和章节在数目上几乎都不同,内容先后次序和文字更有很大的差异。大多数学者认为最可靠的是孟买本,其次是孟加拉本。

《摩诃婆罗多》的版本

《摩诃婆罗多》的现存抄本有南北两种传本。抄本字体不一,北方传本有天城、舍罗陀、尼泊尔、梅提利、孟加拉等字体;南方传本有泰卢固、葛兰陀、马拉雅拉姆等字体。不仅字体不一,内容也有歧异,长短更有不同,总的来看是南方传本比北方传本长。其中产生于公元17世纪晚期的天城体“青项本”流行最广。印刷本的流行版本有-年的加尔各答版,年的孟买版,这两种版本都是根据北方传本编写的。后来又有根据南方版本编写的新版本--年的马德拉斯版。

结语

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从汉译佛经中发现有两个故事与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密切相关。一个佛经故事说,有一个国王,因其舅兴兵要夺取他的国家,他为百姓着想,不与舅舅交战,带着王妃避居山林。中世纪,印度各地方言逐渐形成,人们开始用方言传写、翻译或改写两大史诗。这样,更形成了史诗传本、抄本繁多的局面。据资料说,光是《罗摩衍那》的抄本就有余种,还有50多种梵文注释。直至印刷本出现之后,史诗的面目和内容才逐渐相对稳定下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