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陈淡宁
匠人:哀警卫
匠作:呈祥(蓝印花布家具系列)
创作材料:布、植物染料
创作工具:油纸刻版、浆料
创作时间:耗时三个月
蓝灰色的墙面,象牙白的地板,光从落地窗照进来,落在那一组蓝色的家具上:蓝色的沙发,蓝色的地毯,蓝色的挂画。
是质地特别纯粹的靛蓝,是看一眼就能让人浸入水韵江南的蓝。
这套蓝印花布家居系列的名字叫《呈祥》,制作于年,耗时三个月,以传统的手法染制,以传统龙凤图案寓意,同时采用了相对简约的现代设计,让艺术与实用品紧密结合,用于空间装饰。
这组作品的创作者,是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的掌门人,同时也是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传承人哀警卫。
说到“丰同裕”,不得不提到一代艺术大师丰子恺。
年,丰子恺的祖父丰小康在桐乡石门创办了丰同裕染坊。
丰子恺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描述过祖父家的染坊:“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留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
只是,这个染坊在抗战时期,被日军炮火所毁。
哀警卫就出生在石门,自幼跟随国画名家吴蓬学画,美术基础扎实。而对丰子恺和石门小镇上丰家染坊的故事更是烂熟于心。
年,24岁的哀警卫在绍兴的一家商场里和蓝印花布“相逢”——那是一件粗糙却有透着质朴的蓝印花布衣服。一直从事手绘真丝围巾工作的哀警卫,在看到衣服的第一反应是“我想那件蓝印花布的衣服由我来做的话,一定会做得更好。”
对有些人来说,念头这种事有时不过是一时兴起,劲头很容易就过了。然而哀警卫不是,就在念头产生的当下,他决定要学习蓝印花布的印染工艺。
紧接着,行动力极强的他几乎是走遍全国,去到各种印染企业取经,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掌握了整套蓝印花布的印染工艺。
就在他掌握工艺的当口,他心里又生出了一个新的念头——复兴名震石门的丰家老染坊。
年,哀警卫建起了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他还请来原来在丰同裕做学徒的老染匠,按部就班跟着他学习古老的印染技艺,使得这家百年老店在一个甲子年轮后,重新开张。
只是,复活的丰同裕仿佛依然沉睡在时间长河里,哀警卫尽可能地抹去了现代工业的痕迹,设计、绘制、镂刻、刮灰、染色、晾晒、刮浆,每一步都是匠人的倾心制作。
“之所以没有采用机械化生产,是因为传统的生产工艺一旦改作工业化生产,那么百年老店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失去艺术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传统的东西并不是代表着落后。”哀警卫说。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桐乡蓝印花布带着泥土的芬芳,似乎并不能登大雅之堂。
“可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元素,但传统不能固化、一成不变,用诚意与变革,它完全可以符合更多年轻人的口味。”
为此,哀警卫专门到清华美院进修纤维艺术;几年前,他专门去敦煌石窟观摩壁画;他还花了整整6年,打造出蓝色的个色阶,从墨蓝到淡淡一抹蓝,将蓝做到透彻,这也是国际首创。
他吸收国画、版画、民间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发了新图案,布料材质从棉布到丝绸、麻料,甚至羊毛,呈现出万般风情。
“我们要让蓝印花布产品更好地适用于大众的日常生活消费,而不是一件只穿一次的旅游产品。”在哀警卫眼中,桐乡蓝印花布历经时间考验的,除了印染技术,更重要的是布面上的那些经过千年历史浪潮的冲刷筛选的图案。“现在流传下来的,所个中留存的历史文化信息,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轶解读、继承和传承的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之一。”哀警卫说。
年,丰同裕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也成为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年12月,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丰同裕则是该项目的一大生产性保护基地。
到了年,嘉兴市哀警卫工艺染织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哀警卫收徒开课,鼓励年轻一代不断创新,设计开发新产品。
对于这一抹蓝,哀警卫痴迷其中,探索前行。
“希望蓝印花布未来作为一门既传统又当代的实用工艺出现在大众视野,而不是仅作为一项日渐衰弱的非遗保护工程,我们要抓住一个点,真正把它做深做透。”
这是哀警卫所理解的工匠之魂。